高質量發展的大政指引與浪潮中,醫療強調高質量、運營強調高效率,同時注重滿意度。而這些的提高,很大程度,要落地在學科上。因為學科建設是醫院品牌、聲譽地位的基石;是醫院人才、績效、補償的基礎;更是醫院醫療質量、業務管理的最強抓手。1月9日上午,第十五屆中國醫院院長年會“焦點論壇:學科競勝攻略”帶來多家名院、強院管理者帶領醫院學科發展更上臺階的豐富經驗。本場分論壇由重慶市中醫院院長左國慶精彩主持。 劉濟生:優先人才戰略引領學科全面發展 在簡要介紹醫院的發展歷程和基本情況后,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劉濟生表示,醫改政策深入推進的背景中,地市級醫院普遍需要面對并破解“中間層”“夾心層”的命題。 在蘇大一附院的發展思路中,醫院的競爭力內核--醫教研才等方面,人才培養是其中的關鍵。劉濟生從領軍人才、團隊、國際化戰略、人才培養與引進等維度介紹了這項工作。他表示,優化人才梯隊,構建持續發展是基石,強化學科引領、推進全面協同發展,深化平臺建設,打造國家區域中心;同時通過細化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持續提升,促進高質量發展。 國際化戰略方面,醫院近年持續深化國際合作,醫院血液科同法國巴黎公立醫院集團長期合作,引進美國南卡萊羅納大學等名校博士,骨科同美國國家脊柱與骨關節研究中心(ISOI)合作建立國際病區,心臟大血管外科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馬里蘭大學、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等,麻醉手術科同加州大學戴維斯醫學中心等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在學科綜合與細化之間保持平衡、持續深化,醫院建立起多個學科群,并積極推動亞專業建設,具體思路包括:落實科主任負責制,發揮學術動力,各??品止ぜ毭?,推動全部學科建設起亞??颇J?。 在全面的學科建設方針推進中,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心腦血管學成功入選國家疑難病癥診治能力提升工程項目。生殖醫學、產前診斷學入選江蘇省婦幼保健重點學科。 肖亞洲:腫瘤防治形勢下的省級??漆t院學科經 湖南省腫瘤醫院院長肖亞洲在論壇上的演講題目是《127計劃—腫瘤醫院提升學科建設的戰略謀劃》。“127計劃”的內涵包括:1個目標——建設全國一流的腫瘤中心;2條主線——打造腫瘤患者全病程服務鏈條,為每一位腫瘤患者提供規范化診療中的精準治療;7項計劃,分別是醫療質量醫療安全提升、人才學科培育、科研攀登、基本建設推進、院容院貌改造、患者就醫體驗改善以及國家癌癥區域醫療中心建設。 他表示,當前腫瘤防治現狀不容樂觀,經濟負擔逐年加重,科學有序的就醫格局尚未形成,全省跨省異地就醫的腫瘤患者占省內異地就醫患者的28.51%。 他繼而介紹了醫院學科促進計劃的六項主要舉措,分別是動態評估各學科優勢;擴充優質資源 擴大服務能力;提升醫療水平、夯實醫療質量;創新診療模式,凝煉關鍵技術;優化運營效率、規范學科結構;??沙掷m發展 催生學科動力。 其中,擴充優質資源的具體舉措包括建立核素治療中心、腫瘤早篩中心、科研及實驗室中心、康寧療護中心以及內科精準治療中心。在科研項目方面,醫院近年共募集資金4000萬元,設有5個計劃(專項、基金)類別,2020-2021年度共資助科研項目108項目。 他介紹,醫院在2019年中國醫院科技量值百強榜上,學科數量位列委直屬單位第一,湖南第四;在國自然立項上,科研投入、人才培養、科研成果、平臺立項等方面的成績居省直醫院榜首。 于家傲:吉大一院學科建設人才培養體系實踐 在簡要介紹醫院完備的學科布局及優勢學科后,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副院長于家傲在論壇上分享了醫院全方位、分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其中包括對應卓越醫生培養制度的“雛鷹計劃”、進一步提升急診醫師培訓制度/疑難病例討論會的“飛鷹計劃”、進一步夯實臨床查房晉升制度/醫療組考核的的“精鷹計劃”等。 近年,在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院將本科生的培養歸并到臨床醫學院之后,醫院為每位本科生指定了本科階段的指導老師。醫院還策劃推出了“白求恩名家講壇:匠心師語”,強化醫學人文教育、職業素養的熏陶與錘煉。 于家傲在演講中重點介紹了醫院的卓越醫生培養制度“雛鷹計劃”,包括醫院設A崗醫生和B崗醫生,對應設置科學、周密的準入條件與考核目標;高聘編制的醫師留院后需要經歷兩年的輪轉培訓及醫院定期組織的統一考核,實行各組(內、外、兒、特)末位10%的淘汰制度等。 學科建設分層次、重目標,醫院高峰學科,旨在打造相關、系列性疾病診治水平全國領先的學科/學科群、高原學科,目標是塑造重大疾病診治水平國內一流、東北區域領先的臨床學科,潛力學科,目標是形成關鍵性技術突破,有區域診療特色,有望成為高峰、高原學科建設項目的臨床學科。 醫院還對返聘專家分層管理,明確各級別專家任職條件,設置終身成就專家、突出貢獻專家、資深高級專家、高級專家,鼓勵青年和中年的專家在他職業生涯從一而終持續努力。 左國慶:中醫院高水平人才隊伍錘煉經 重慶市中醫院院長左國慶在論壇演講開場介紹了醫院的發展歷程以及自2020年初以來醫院發揮區域中醫龍頭醫院擔當、承擔起的疫情防控相關工作。 人才建設推動中醫醫院高質量發展,醫院通過鑄才、優才、育才、引才建設高水平人才隊伍。其中,扶才工作把握階段性培養與中長期培養相結合的原則,優才則以醫、教、研、管并重為原則,引才把握內訓與外培相結合的原則。 引人、育人、留人都離不開平臺的建設,左國慶介紹,醫院高度重視三類平臺即成長平臺、科研平臺與交流平臺的搭建。成長平臺方面,醫院建立起“青苗”工程、青年拔尖人才培養工程、杏林人才、“3040”工程,“百名博士引進”計劃等??蒲衅脚_則有國家級和重慶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家區域中醫(??疲┰\療中心、重慶市中醫臨床研究基地等。交流平臺,醫院開辟有中國—新加坡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傳承講習所、渝微堂等。 圍繞重點學科建設,醫院實行五優先原則,包括人員優先進修、科研優先立項、設備優先購置、用房優先安排、經費優先投入,鼓勵開展新技術與新項目。 一系列的管理創新舉措取得了出色的成效,他介紹,近十年來,近二十個科室都引進了學術帶頭人,不同層級的人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醫院在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20多項人才考核的硬指標領域取得了零的突破。醫院基本形成了以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青年歧黃學者、市級名中醫等不同層級相互銜接的中醫藥人才為代表,以碩士、博士為主的高、中、初梯次配備的人才隊伍,為推動醫院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