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老年人多見,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左右,40歲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較少見。
我國65歲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約是1.7%。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為散發病例,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變是中腦黑質多巴胺(dopamine, DA)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紋狀體DA含量顯著性減少而致病。2018年5月1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5部門聯合制定了《第一批罕見病目錄》,白帕金森病被收錄其中。
香港浸會大學21日宣布,該校研究團隊發明了一款新的納米基質,能快速培養出微型腦樣結構,取代腦部受損部分,這項發明有助改善帕金森癥病情,為治療此疾病帶來新啟示。據悉,該研究由浸大生物系教授翁建霖和物理系副教授黃陟峰領導的研究團隊完成。
據了解,此次發明的這款納米基質,能誘導神經干細胞快速地培養出“微型黑質樣結構”。這種結構主要由“多巴胺神經元”組成,能代替腦內“黑質”部位受損或退化的細胞。納米基質則是鍍有納米結構層的矽片,厚度僅550至730納米,表面布滿數萬億個閃電形狀的結構。當納米基質與神經干細胞接觸時會產生“物理按摩”作用,誘導干細胞分裂成“多巴胺神經元”。由于過程中不需要使用化學生長因子,可大幅降低致癌風險。
研究團隊利用患有帕金森癥的老鼠進行實驗,研究人員把由納米基質培養出來的“微型黑質樣結構”移植到老鼠的腦內。結果顯示,在移植后第八周開始,所有老鼠的病況均有改善。在第十八周,“多巴胺神經元”重新出現并廣泛分布在老鼠大腦移植位置周邊,而且沒有長出腫瘤的跡象。而沒有進行移植的老鼠對照組,病況毫無改善。
研究結果顯示這些微型腦樣結構在老鼠腦內理想地存活并發揮功能,使它們的早期帕金森病征逐步改善。翁建霖說,這項發明具有很大潛力,將來或可用于治療阿爾茨海默癥和一些癌癥等。
相關新聞
今日,Michael J. Fox帕金森病研究基金會(MJFF)宣布,美國FDA已批準了Sunovion公司開發的Kynmobi(apomorphine hydrochloride)治療帕金森病患者。這種療法旨在治療未通過口服療法得到有效緩解,且經歷“關閉”期的帕金森病患者。這是由MJFF資助的第二款獲批療法。Sunovion公司官網指出,Kynmobi是首款獲批治療帕金森病患者的舌下含片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