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實時統計數據,截至北京時間4月5日8時51分,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120萬例,達1201591例,死亡病例達64703例。
4月1日,《自然》雜志在線發表了一篇題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住院患者病毒學評估》的論文。德國科學家克里斯欽·特勞森(Christian Drosten)和他的團隊對一批慕尼黑的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樣本進行了分析,論文詳細介紹了患者體內新冠病毒的病毒學特征。專家表示,研究首次詳細分析了輕癥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毒感染動態,并強調了感染早期的傳染風險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據悉,這項研究由德國柏林沙里泰大學醫院、聯邦國防軍微生物研究所和慕尼黑施瓦貝醫院共同完成。研究人員對9名成年輕癥患者在治療期間進行病毒學分析,從患者咽喉、肺部采樣,并檢測了痰液、血液、尿液和糞便。
文論表示,新冠病毒在上呼吸道組織中復制活躍,而SARS病毒不會在上呼吸道組織中進行復制。這意味著,新冠病毒感染者會在癥狀出現的前5天內大量脫落或散播病毒,因此,輕微癥狀甚至是無癥狀感染階段可能最具傳染性。等出現明顯癥狀后,病毒在上呼吸道的峰值甚至可能已經過去了。
根據本次對病毒在痰液中脫落活動的研究結果,如果患者在癥狀出現第10天后,每毫升痰中病毒RNA拷貝數少于10萬個,則可以選擇提前出院,隨后進行家庭隔離。根據細胞培養,這兩個標準都預示著感染性的殘留風險很小。為此,專家指出,病毒在上呼吸道的活躍復制表明,早期防控對遏制新冠疫情蔓延十分重要,但同時也表明控制前景光明。
英國華威大學醫學院的勞倫斯·楊教授則表示,研究結果證明在被感染的早期,病毒便開始在上呼吸道顯示出高水平復制,再次強調輕微癥狀或無癥狀病毒感染的有效傳播。此前包括中國在內一些國家在臨床實踐中已發現輕癥患者具有傳染性,這一研究成果對此加以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