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電 據南美僑報網報道,巴西衛生部近日表示,根據登記數據,2019年全國登革熱死亡人數再次攀升。該項數據自1998年開始登記,2019年的數值達到有史以來第二高位。截至2019年12月7日共確認有986人因患登革熱而死亡。
登革熱(dengue)是登革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導致隱性感染、登革熱、登革出血熱,登革出血熱我國少見。典型的登革熱臨床表現為起病急驟,高熱,頭痛,肌肉、骨關節劇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現皮疹、出血傾向、淋巴結腫大、白細胞計數減少、血小板減少等。本病主要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流行,我國廣東、香港、澳門等地是登革熱流行區。由于本病系由伊蚊傳播,故流行有一定的季節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在7~9月份。在新流行區,人群普遍易感,但發病以成人為主,在地方性流行區,發病以兒童為主。
據巴西當地媒體報道介紹,登革熱是2015年巴西最嚴重的流行疾病之一,當年共登記986人因此死亡,是該項數據目前的最高紀錄。然而,2019年的死亡人數可能還會增加,因為12月7日之后的死亡病例未計入本次數據。截至12月7日,全國有221例疑似登革熱死亡病例仍在調查中。
巴西衛生部登革熱項目協調員羅德里戈·薩伊德(Rodrigo Said)指出,2018年年底主要病毒類型的改變、再加上氣候因素和病毒傳播地區的人口較多,最終導致登革熱類病例數量的大幅增長。
巴西衛生部還指出,2019年巴西的登革熱病例在某些地區更為集中。據統計,當年全國登革熱疑似病例總數約達150萬例,其中65%集中在圣保羅州(S?o Paulo)、戈亞斯州(Goiás)和米納斯吉拉斯州(Minas Gerais)。截至12月7日,2019年僅圣保羅州就登記了442235例登革熱病例,其中263人死亡。
除登革熱外,衛生部還登記了2019年巴西其他蟲媒病毒病例數量,如基孔肯雅熱和寨卡病毒。登記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基孔肯雅熱病例共計達130820例,其中有85758例均集中在里約熱內盧州(Rio de Janeiro)。同期,巴西寨卡病例共計達10741例,在多州范圍內均有記錄。專家們指出,有必要保持對蚊子孳生地的管控,以防止該類病例的增加。
登革熱預防
1.管理感染源
地方性流行區或可能流行地區要做好登革熱疫情監測預報工作,早發現,早診斷,及時隔離治療。應盡快進行特異性實驗室檢查,識別輕型患者。對可疑患者應進行醫學觀察,患者應隔離在有紗窗紗門的病室內,隔離時間應不少于5日。加強國境衛生檢疫。
2.切斷傳播途徑
防蚊、滅蚊是預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衛生環境,消滅伊蚊滋生地,清理積水。噴灑殺蚊劑消滅成蚊。
3.保護易感人群
提高人群抗病力,注意飲食均衡營養,勞逸結合,適當鍛煉,增強體質。在流行期間對易感人群涂布昆蟲驅避劑,以防蚊蟲叮咬。
4.檢測感染
2019年3月,英國巴斯大學發布消息說,該校研究人員正開發一種小型設備用于更早檢測出登革病毒感染,以便能更高效治療患者,避免病情惡化。團隊認為,更好地了解這類細胞被感染后的表現能夠找到更精確的方式來檢測登革病毒